2025年7月8日,中国药监局受理了国产抗体偶联药物(ADC)维迪西妥单抗(爱地希®)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新适应症申请,用于HER2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
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膀胱癌、肾盂癌和输尿管癌等。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90%以上。近年来,尿路上皮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52岁的张先生去年因无痛性血尿就诊,被确诊为晚期尿路上皮癌。由于肾功能不全无法耐受传统化疗,他一度陷入绝望。今年5月,他加入了一项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两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如今已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在中国并不少见。尿路上皮癌作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中国新发病例约7.7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1万人,2030年将突破10.6万人。
尿路上皮癌(UC)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上尿路(UTUC,包括肾盂和输尿管)和下尿路(主要为膀胱癌)。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
令人警惕的是,中国UTUC患者比例高达17.9%,显著高于西方人群(5%-10%)。更严峻的是,约三分之二的中国UTUC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癌细胞侵犯肌层,治疗难度大大增加。
地域差异同样显著:长江以南地区UTUC发病率较北方高38%,这可能与饮食习惯和草药使用相关。在中国台湾省,含马兜铃酸中药导致的UTUC占比高达25%-40%,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多灶性病变和更高分期。
2025年7月8日,中国药监局受理了国产抗体偶联药物(ADC)维迪西妥单抗(爱地希®)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新适应症申请,用于HER2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
这一决定基于代号为RC48-C016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
研究设计:全国74家中心纳入484例HER2表达(IHC 1+/2+/3+)患者,随机接受维迪西妥单抗+特瑞普利单抗 vs 吉西他滨+顺铂/卡铂
主要终点: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7.9月 vs 4.2月(HR=0.48, p<0.001)
中位总生存期(OS):22.1月 vs 13.8月(HR=0.52, p<0.001)
亚组分析:
安全性:
该研究主要研究者郭军教授指出:“无论HER2表达状态,联合方案均显示显著生存获益。维迪西妥单抗独特的‘旁观者效应’——即药物穿透肿瘤细胞后释放毒素杀伤邻近癌细胞——是其高效的关键机制”

1.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希望
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开创性研究显示: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率高达63.6%,在HER2 3+患者中,pCR率更达84.6%,1年无事件生存率达89.5%。
这一结果显著优于传统化疗,为保留膀胱提供了新可能。
2.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创新疗法
针对BCG治疗失败的高危NMIBC患者,中国研究者探索了多种新型膀胱灌注方案:
溶瘤病毒OH2(HSV-2衍生):
6例BCG失败患者接受灌注
6个月无复发生存率:66.7%
1例患者持续缓解24个月
3级不良事件:0%
维迪西妥单抗+BCG(复旦肿瘤医院研究):
新型制剂BH011(多西他赛脂质体):
BCG失败患者3个月CR率:96%
12个月持续CR率:71%
局部不良反应率仅8.3%
除了维迪西妥单抗,其他新型药物也在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中展现出潜力。例如,来自恒瑞医药的SHR-A2102以及来自迈威生物的9MW2821,均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靶向Nectin-4的ADC药物,且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亮眼的药效!
随着维迪西妥单抗新适应症的受理,中国尿路上皮癌治疗即将翻开新篇章。从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再到到早期新辅助治疗,中国原研力量为各阶段患者提供了实证有效的治疗选项。
欢迎关注"ai帮帮",了解更多临床资讯~
*声明:本文旨在科普肿瘤医学和新药进展,任何重大医疗决策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版权申明: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