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肺癌的治疗方法日益多样,肺癌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新时代: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这些“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治疗格局。而在接受这些治疗手段之前,基因检测就变得十分重要!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对基因检测进行了重大调整,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早期患者检测范围扩大:新增“术后IB期非鳞癌患者必须进行EGFR突变检测作为I级推荐,同时将ALK融合检测在IB/II/III期患者中的推荐等级上调至I级。
晚期患者检测靶点扩充:
HER2突变检测升级为I级推荐;
新增NRG1融合基因检测(III级推荐);
新增HER-2免疫组化蛋白过表达检测(III级推荐)。
样本选择更灵活:当肿瘤组织不足时,指南首次明确可采用外周血ctDNA进行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检测。
2. 检测规范化要求提升
指南特别强调检测质控需贯穿全程,要求:
检测方法标准化:推荐根据机构条件选择二代测序(NGS)或PCR技术;
位点覆盖全面化:强调应尽可能检测所有PIK3CA突变位点(乳腺癌指南更新中体现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肺癌);
报告解读临床化:检测结果需标注临床证据等级,明确1级证据可直接用药。
_eZpwpj.png)
如今,有不少研究已经证实了靶向治疗了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可行性:
1.ADAURA研究(NCT02511106):全球多中心Ⅲ期试验
DFS优势:在IB-IIIA期EGFR突变患者中,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显著延长DFS。更新数据显示,II-IIIA期患者中位DFS达65.8个月(安慰剂组21.9个月),复发风险降低77%(HR=0.23);IB-IIIA期整体人群复发风险降低73%(HR=0.27)。
OS突破性获益:5年随访显示,奥希替尼组5年总生存率(OS)达88%(安慰剂组78%),死亡风险降低51%(HR=0.49),成为首个在辅助治疗中证实OS获益的EGFR-TKI。
脑转移预防:奥希替尼显著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复发风险,24个月无CNS复发率98% vs 85%(HR=0.18)。
安全性及医保覆盖:不良事件以1-2级为主(如腹泻、皮疹),3级以上AE发生率低,长期用药安全性良好。2023年12月,奥希替尼辅助治疗适应症纳入中国医保,覆盖IB-IIIA期患者。
2. ALINA研究(NCT03456076):Ⅲ期全球试验
疗效数据:针对IB(≥4 cm)-IIIA期ALK阳性患者,阿来替尼辅助治疗(2年)对比含铂化疗,复发风险降低76%(HR=0.24),DFS显著延长(中位未达到 vs 化疗组,P<0.001。2024年6月获欧盟批准,成为首个ALK阳性早期肺癌辅助靶向疗法。
脑转移防控优势:阿来替尼具有高CNS渗透性,显著降低脑转移风险(HR=0.22),尤其关键因ALK阳性患者基线脑转移率高达30%。
生存获益趋势:虽OS数据尚未成熟,但5年生存率预判乐观,参考晚期ALINA数据(阿来替尼5年OS率62.5% vs 克唑替尼45.5%)。
1. 样本选择策略
2. 技术选择平衡
3. 个体化检测策略
基因检测已从“可选项目”变为生存必需品。随着CSCO指南的更新,EGFR突变患者迎来更多治疗机遇:早期患者可通过辅助靶向治疗显著降低复发风险;罕见突变患者也能通过临床试验获得希望。
欢迎关注"ai帮帮",了解更多临床资讯~
*声明:本文旨在科普肿瘤医学和新药进展,任何重大医疗决策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版权申明: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