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复宏汉霖发布的PD-L1 ADC药物HLX43的I期临床数据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
这项突破性研究显示,HLX4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表现出惊人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尤其是在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7.4%。
复宏汉霖PD-L1 ADC HLX43首次人体I期临床研究的完整更新数据将于西班牙当地时间2025年9月8日下午2:31-2:39,在WCLC大会壁报导览环节由牵头主要研究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报告。
截至2025年2月28日,共有85名患者接受了HLX43治疗,其中76名为NSCLC患者。在69名可评估疗效的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31.9%,疾病控制率高达87.0%。
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难治性NSCLC患者亚组中,HLX43依然取得了32.8%的ORR,证明它能够克服PD-1/PD-L1抑制剂的耐药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接受过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并失败的后线耐药NSCLC患者,HLX43持续表现出高应答率。
_RRq9m8.png)
HLX43是一款靶向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广谱抗肿瘤ADC药物,兼具免疫检查点阻断与载荷细胞毒性的双重作用机制。
与传统药物不同,HLX43采用了创新的分子设计。其抗体部分采用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人源化抗PD-L1 IgG1单抗HLX20,连接子-毒素则引进自宜联生物TMALIN平台,采用可裂解的三肽连接子和新型强效载荷毒素C24(一类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这种设计使得HLX43具有高达8的DAR值(药物/抗体比值),远高于辉瑞同类产品PF-08046054的DAR=4。更高的DAR值意味着更强的肿瘤杀伤能力。
HLX43采用的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毒素C24具有体外活性是Dxd的4-10倍,半衰期短、更易从体内清除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更强的组织穿透性,能更好的发挥“旁观者效应”。
HLX43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它在PD-1/PD-L1单抗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食管鳞癌等多个瘤种中都具有显著疗效。
不受PD-L1表达限制是HLX43的一大亮点。研究显示,在PD-L1阳性NSCLC患者中ORR为32.0%,而PD-L1阴性/未知的患者中ORR为31.6%,未显示明显差异。这意味着更多患者可能从HLX43治疗中获益。
此外,HLX43在多个亚组中都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在Ib期2 mg/kg和2.5 mg/kg剂量组分别达到了38.1%和33.3%的ORR。
即使在最难治的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中,HLX43也取得了47.4%的ORR,这一数据远超传统化疗药物。
HLX43不仅在疗效方面表现优异,在安全性方面也同样出色。研究中大多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1-2级,血液毒性相关事件低。
在Ia期研究中,4 mg/kg组仅观察到1例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涉及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5.2%的患者报告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但主要为1-2级。
发生3级及以上TRAE的患者为5例(23.8%),均来自3 mg/kg和4 mg/kg组,最常见的为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19%)、白细胞计数降低(19%)和贫血(14.3%)。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报告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提示HLX43可通过免疫激活机制强化抗肿瘤疗效。而且报告irAE的患者人群ORR得到提升。
随着HLX43 II期扩展队列研究的持续推进,未来还将有关键数据释出。
HLX43有望在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包括在PD-(L)1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中展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其高效低毒的特质提示它具备进一步拓展至一线疗法的潜力。
目前,HLX43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覆盖了多种实体瘤类型,私信小编,了解更多临床试验资讯~
*声明:本文旨在科普肿瘤医学和新药进展,任何重大医疗决策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版权申明: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